看车、选车、买车就上V车网
官方客服热线 400-994-0731 | 商家登录|

小米汽车发展史:从雷厂长到汽车巨头的"三年速成"

发布时间:2025-6-30 作者:盛艳

小米汽车作为科技巨头小米集团进军汽车行业的重要战略布局,从宣布造车到实现量产交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许多传统车企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里程碑。本文将梳理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市场表现,揭示这家"新势力"如何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行列。

c41b8e89-a1f1-6dd0-dc76-f134e5c4ca82.jpg

一、决策与起步:雷军的汽车梦(2021年)

2021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这一决定在当时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显得颇为大胆。据雷军自己透露,最终决策时他思考了整整一周,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句话坚定了他的决心:"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能够产生的首要前提。"

雷军对小米汽车有着宏伟的规划,他表示小米汽车要用15-20年时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此,小米集团决定投入巨资,雷军在接受央视专访时透露,仅为打造第一辆汽车,小米就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和超过100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投入是以前的十倍以上。

ChMkK2coKZCISHigAAOXN_KExgoAAlNBQDXJZgAA5dP986.jpg

二、核心技术研发:从零到一的创新突破(2022-2023年)

1. 超级电机技术

小米汽车深知电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因此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了三款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6、V6s和V8s。其中,V6与V6s能达到惊人的21000转每分钟的转速,并已投入批量生产。更令人瞩目的是,小米独立开发的第三款超级电机V8s,转速高达27200转,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0.14千瓦/公斤,位居世界前列。

OIP-C (1).jpg

在研发过程中,小米累计申请了155项专利技术,且在实验室里已经达到了转子35000转/分的最大运转速率,超越特斯拉,荣登全球冠军宝座[4]。为实现这些突破,小米与首钢建立了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一年半时间里进行了108个批次的试验,共同解决了硅钢强度、磁性能和生产等多方面的问题。

OIP-C.jpg

2. 电池技术创新

电池是纯电动汽车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零部件,小米在此领域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米自研了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不仅聚焦于纯粹的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最高可达150度,理论CLTC续航里程高达1200km+。

小米汽车CTB电池包+地板厚度仅为120mm,实现了全球领先的体积效率77.8%。同时,小米与宁德时代一起投入上千名研发工程师,历时两年多共同研发了小米800V高压电池包,是真正的800V高压平台,最高电压高达871V。

R-C (1).jpg

在安全方面,小米采用了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电池包内具备行业顶级散热、隔热能力,拥有17层高压绝缘防护、14层硬核物理防护。在电池领域,小米已申请132项专利,已授权65项。

3. 超级大压铸技术

小米汽车自主研发了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简称XiaomiHyperCasting。小米还创新性地研发了自有的视觉大模型质量判定系统,该系统能在短短2秒内完成复杂的检测工作,不仅效率高出人工10倍,精度更是高达5倍。

R-C (1).png

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小米汽车的后地板成功实现了72个零件的合一设计,焊点数量减少了840个,整体重量也显著减轻了17%,同时生产工时大幅缩短了45%。

4. 智能驾驶系统

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采用了全栈自研的XiaomiPilot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配备了包括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在内的丰富感知硬件。在硬件配置上,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采用了两颗高性能的英伟达Orin芯片,其综合算力高达508TOPS。

R-C (2).jpg

小米汽车创新性地选择采用端到端的感知大模型,将感知与决策算法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实时动态决策,这种创新使得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5. 智能座舱

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以小米澎湃OS为基础,实现了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车机系统五屏联动是小米汽车的一大亮点,它搭载了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配合超大56英寸HUD和翻转仪表屏,为每次启动增添仪式感。此外,采用骁龙8295座舱芯片,确保使用体验达到极致流畅。

三、量产与上市:从梦想到现实(2024年)

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这款车型共推出了三个版本:小米SU7标准版、小米SU7 Pro和小米SU7 Max,价格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和29.99万元。此次发布引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称赞其性价比高,也有人担心售后问题。

R-C (2).png

值得注意的是,SU7自上市以来就面临巨大的交付压力。根据数据统计,在2月份不同的周次,SU7的整体销量分别为4426台、6853台、6387台、6800台和6219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

雷军在交付首款车型SU7时,象征性地宣布了小米转型车厂的身份。这标志着小米已经成功从科技公司向汽车制造商转型,获得了完整的造车资质。

四、迅猛增长:小米汽车的惊人成绩(2024-2025年)

1. 销量突破

小米汽车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据报道,仅在230天内,小米汽车就成功交付了10万辆汽车,迅速成为行业内的后起之秀。卢伟冰透露,小米汽车在11月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单月交付量超过2万台,公司有望在2024年内实现全年交付量超过13.5万台的目标。

R-C (3).jpg

在2025年初,小米汽车继续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据中汽数研的数据,2025年第三周(1月13日至19日),小米汽车单周销量达到0.56万辆,排名第五,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潜力。

2. 产品线扩展

伴随着SU7的成功,小米汽车开始扩展其产品线。2025年3月,备受瞩目的小米SU7 Ultra量产版震撼登场,其预售定价81.49万元,直指特斯拉Model S及BBA等高端汽车市场。这款车型搭载创新性的三电机系统,马力强劲,最大可达1548匹,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1.98秒,最高时速竟能突破350km/h。

R-C (4).jpg

除了SU7 Ultra,小米还计划推出代号为MX11的纯电SUV,定位直接对标特斯拉的Model Y,有望在2025年一季度亮相。此外,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定位于中大型SUV,计划于2025年6月至7月间正式上市。据何小鹏预测,小米YU7的销量将大大超过SU7,并且YU7技术发布后三天的留资用户数达到SU7同期的3倍。

3. 产能扩张

面对订单量激增带来的产能挑战,小米汽车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全力投入生产,使一期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60%,每月能产出2万辆汽车。同时,二期工厂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将在2025年7月投入使用,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年。

R-C.jpg

此外,小米汽车还在积极扩张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他们已拥有超过200家门店,遍布58个城市,为未来车型上市和销售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1. 与传统车企的差异化定位

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与传统车企有明显不同。小米汽车不仅仅追求低价,而是注重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力求通过差异化竞争和智能化优势在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脱颖而出。雷军强调,小米汽车不仅仅追求低价,而是希望以一流技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来诠释汽车工业的新时代梦想。

2. 在造车新势力中的位置

在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中,小米汽车显示出了不俗的实力。2024年我国造车新势力企业销量合计约176.1万辆,同比增长72%,占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6%。其中,理想汽车位列造车新势力企业销量榜首,销售约50.4万辆;问界、零跑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蔚来、小鹏、小米销量超10万辆,分别为22.7万辆、17.1万辆、13.7万辆。

3. "不上不下"的策略

有分析认为,当前国内车市呈现三种态势:比亚迪、华为向上,蔚小理向下,而小米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这里的"不上不下"指的是小米的定位既不算太低端,也不算太高端。第一款SU7价格在20-30万之间,据称第二款SUV车型也将维持在这一区间。且短时间内,小米不会向更高端的车型去发展,也不会向下去发展,小米的定位就是这样不上不下,处于中间。

4. 组织管理优化

为适应快速增长的需求,小米汽车在2025年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层人事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梁秋实被任命为汽车部政委,于立国被任命为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的副总裁,黄振宇继续担任汽车部副总裁,并兼任供应链部和质量部总经理。此外,于锴被任命为产品部门总经理,刘黎被任命为智能座舱与APP部总经理。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在2025年实现30万辆的交付目标,这一目标较2024年的13.5万辆大幅提升。为支持这一目标,小米继续强化其在动力系统、智能驾驶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技术优势。

R-C.png

在补能网络方面,小米汽车选择借力打力策略,暂时不自建充电桩,而是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合作,接入超过2.9万根充电桩,实现高达99%的兼容性。此外,小米汽车还致力于构建智能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例如,SU7的智能驾驶功能将免费赠送,同时延续Nappa真皮座椅的权益,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来增强用户的黏性。

从雷军的战略来看,小米汽车将继续秉持"敬畏产业规律与极致性价比"的双重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雷军曾强调:“造车是一场长期战役,我们需要10-20年的时间来做到全球领先”。

小米汽车从零到一的发展历程展现了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勇气与实力。通过自研核心技术、精准市场定位以及高效的组织管理,小米汽车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的跨越。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展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小米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贡献了新的动能。

全国统一客服:400 994 0731 服务时间:每天8:00~20:00 投诉建议:jianyi@vchew.com
© 2012-2025 VCH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云会里金雅园过街楼六层6187室
有车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备案号:京ICP备180011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