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裁员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此次裁员主要涉及进口车业务,规模近百人,而赔偿方案更是高达N+6,这一消息无疑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大众汽车中国在此次裁员中给出了两种选择:一是调离北京去合肥工作,二是直接裁员并给予最高N+6的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拿到N+6赔偿,主要判定标准是需要在大众工作多年的正式员工。
据报道,大众中国在本轮裁员中给予员工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北京调离去合肥工作,第二种是直接裁员并给予最高N+6的赔偿。
这里的N指的是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加上6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这一赔偿方案远高于其他车企,例如特斯拉中国区今年4月的裁员赔偿方案是N+3,东风本田8月的裁员方案是N+2+1。
之所以要将员工调任至合肥,是因为现在大众中国的整体重心正在向合肥迁移。在安徽,大众有多个相关的子公司,如CARIAD、大众安徽、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等。
大众汽车曾在2023年12月宣布开展“节流”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累计节约100亿欧元成本,并将营业利润率由3.4%提高到6.5%。
然而,大众乘用车品牌今年距离成本节约目标还差20亿至30亿欧元。该公司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为此做出重大贡献,优化措施可能还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人力成本,诸如行政、差旅和培训等。
中国市场是大众汽车全球最大的市场,但近年来燃油车竞争力下滑加之电动车转型尚未成功,使得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疲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进入2024年后,随着自主品牌加速蚕食合资品牌市场,尽管大众汽车在上半年加入了与中国车企的“价格战”,但销量还是下滑7.4%,仅135万辆。
今年9月份,大众汽车CEO奥博穆为公司大规模裁员计划进行了辩护,其直言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无法简单地重复以前的做法。欧洲的汽车销量下降,来自亚洲的新竞争对手正积极进入市场,蛋糕变小了,但餐桌上的客人却更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在裁员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据悉,大众中国的整体重心正在向合肥迁移,未来进口车业务可能会并到大众安徽,由大众安徽去进行售卖途锐品牌。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绩效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到2026年将效率提升20%。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积极参与并支持这一计划,通过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来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然而,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挑战并未结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自主品牌的强劲发展给大众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大众汽车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但其在华的电动车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赔偿方案相对优厚,但裁员本身仍然对员工和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未来,大众汽车能否在电动车市场取得突破、重振雄风,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这次裁员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