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车、选车、买车就上V车网
官方客服热线 400-994-0731 | 商家登录|

欧美集体放缓新能源车步伐,中国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8-25 作者:盛艳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00万辆,占了世界新能源汽车一半还多。要是对比下,比亚迪一年卖出去的新能源车,数量就已经相当于整个德国市场这类车的四倍。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业内外的人越来越关注一个问题:如果欧美国家突然决定不再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是不是也得考虑转向?

v2-78aee90c777225020aac23741e25b4aa_720w.jpg

很多人都知道,近十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新能源领域基本都走在同一条路上。欧盟和美国起草并推行了禁售燃油车的法律时间表,日本、韩国等国纷纷紧随其后,热情地投入电气化浪潮。这种“风向”外溢效应非常明显,在传统汽车强国眼里,如果不积极投入新能源,无异于是自绝于未来。中国也在这波浪潮中加速追赶,不仅政策配套给力,制造体系和产业链层层跟进。

R-C.png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本以为大家都铁了心往前冲的时候,一系列新动静接连出现。最近,美国联邦出台新法规不再强制要求严格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部分原本摩拳擦掌准备上马的充电站项目突然停在半路。欧洲市场表现也有点反常,主流车企中像大众、福特这些曾经高调宣称“全面电动化”的企业,又慢慢把资金重新投回油车生产线,纯电产品的规划被大幅缩减。甚至有人说,这股“新能源退潮”的气氛已经蔓延到了整个西方汽车圈。

R-C.jpg

对国内投资人和行业观察者来说,外部变量变化带来的担忧很快变成了一种现实的焦虑。不少声音问:中国花了十多年押注新能源,是不是被带“节奏”了?要不要赶紧踩一脚刹车,别走得太远?现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库存压力不断加剧,特斯拉都被迫降价保量,而我们这边已经实现了五成以上的市场渗透率。如果别人逐渐退出或犹豫,我们是否应该及时调整策略?

800-22062Q01Z4Y2.png

其实,把整个形势捋一捋不难发现,欧美国家的“退潮”更像是一种现实妥协。美国本土新能源渗透率一直不到十分之一,不论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消费者接受度,都没能支撑起大规模的转型。地方补贴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全国性推动力。油价长期维持低位,用户没有转换动力。类似的情况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并不少见,他们在光伏、充电桩等环节喊了多年口号,实际推进进展却极其有限。

026374df4e153f2.jpg

这样看来,欧美国家的“暂停”不完全是因为对电动车彻底失望,大部分是受经济压力影响不得已做出的阶段性选择。对于他们而言,新能源布局本来就是“半拉子工程”,遇到点阻力果断减速。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则走得更坚决,从政策制定、产业升级,到上下游供应链打通,每一步都实打实落地,没有滞后和空档期。电池产能、锂矿资源整合、品牌出海等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全球最成熟且富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

全国统一客服:400 994 0731 服务时间:每天8:00~20:00 投诉建议:jianyi@vchew.com
© 2012-2025 VCH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云会里金雅园过街楼六层6187室
有车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备案号:京ICP备180011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