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G318 销量惨淡的真相:一场定位与灵魂的双重迷失
订单破万的喧嚣背后,是月销不足500辆的冰冷现实,深蓝这款“科技新硬派”越野车在市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24年6月,深蓝G318高调登场,一小时内订单突破3000辆,70小时即破万份。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信心满满地宣布“上市即上量”,市场似乎迎来了一颗新星。
仅一个月后,光环褪去。上市次月销量2483辆已是其巅峰表现,此后销量断崖式下滑:到2025年1月,月销量仅剩499辆。
上市一年累计销量1.6万辆,在近40款硬派越野SUV混战的2024年,G318黯然退至市场边缘。
01 模糊定位:越野不硬,家用不软
产品设计两头失塌。深蓝G318虽搭载中央无级差速锁、双电机全时四驱等“硬派”配置,却因缺乏大梁结构,越野能力未达消费者预期。
同时,为追求越野性能而牺牲的舒适性,让日常家用体验大打折扣。车主反馈车辆在铺装路面行驶时颠簸明显,长途驾驶易疲劳。
这种“硬派不硬、舒适不足”的矛盾定位,使其在专业越野玩家和家庭用户群体中双双遇冷。
02 价格震荡:品牌力不济与信任危机
品牌溢价能力缺失。作为长安旗下新兴新能源品牌,深蓝的认知度难以支撑G318高达17.59万-31.8万元的定价区间。竞品的突袭式降价更让其措手不及。方程豹5在G318上市后突然全系官降5万元,直接打乱其“下踩捷途、上打方程豹”的定位策略。
更致命的是,深蓝自身价格策略反复无常:2024年7月购入四驱空悬版需23.6万元,仅7个月后全系直降3万元。早期支持者遭受巨大损失,品牌信任度崩塌。
03 灵魂缺失:技术特质的真空
核心技术无独创性。当坦克凭长城自研Hi4-T平台、方程豹靠比亚迪DMO+云辇P技术杀出重围时,邓承浩对G318的定位描述却是“方程豹5的通过性+理想L7的舒适性”。
这种对标他人的拼凑式定位,暴露了产品缺乏原创技术灵魂的硬伤。其配置如空气悬架、R-ESP转向系统在竞品中比比皆是,毫无差异化优势。
在技术密集的新能源越野市场,没有值得传颂的技术故事,意味着没有市场话语权。
04 品牌困境:深蓝的体系性迷失
深蓝汽车的困境不止于一款车型。成立三年来累计亏损超77亿元,G318的失败只是品牌战略混乱的缩影。
技术路线上,从增程技术到匆忙引入华为智驾,始终在跟风而缺乏自主体系。当吉利银河凭借SEA架构、雷神电混等核心技术年销近50万辆时,深蓝仍困在“半价理想”的性价比陷阱中。
品控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车机故障、倒车影像失灵等质量问题频发,在社交媒体时代迅速发酵,形成负面口碑的恶性循环。
深蓝G318的困境远不止于一款车的失败。在深蓝汽车产品序列中,它已成为销量垫底的负担;在长安的新能源版图中,它折射出技术路线摇摆、品牌溢价缺失的系统性危机。
成立三年累计亏损77亿元的深蓝汽车,在G318的残局前急需一场彻底的自我重构——是继续在“半价理想”的性价比泥潭中挣扎,还是锻造出不可替代的技术灵魂?
市场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们说深蓝g318是否会真的成为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