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小米yu7发布第二天,上海市金山区的官方公众号发了一条推送,说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基地建设启动,明年完工,后年投产,这也就意味着雷克萨斯一直以来标榜的“纯进口”身份即将被打破。
事实上这事早有苗头,大概一两年前就开始吹风,官方在面对“是否国产”时的回答就开始变得模棱两可了,到今年2月份,丰田和上海市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注册了公司,事儿就已经板上钉钉了。
上海对这事还挺重视的,给的名头也很响,叫首个在沪落地的日系整车项目,也是丰田最新技术在日本以外地区的首次落地,基地的规划产能是10万辆,生产的全是纯电动车,不止卖到国内,还要出口海外,就像特斯拉那样,野心还是有的。
但你会发现这事几乎没激起一点水花,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大家对“雷克萨斯做电车”这事完全不感兴趣,要知道,就算前些年大家调侃雷克萨斯ES200是公路闪电,那至少算是江湖上有一号,大家至少认识这个车,愿意加入到调侃中,这才几年过去……你是不是以为我要说雷克萨斯要完了?
并没有,该说不说,这种跨国巨头的韧性真的很强,想把他们完全挤出某个市场,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所以本期二楼话题,我们就来聊聊雷克萨斯在中国故事。
雷克萨斯是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发布于1989年,主要为了满足美国市场对豪华大轿车的需求。
事实上,丰田早就动了心思,按照官方史料记载,八十年代初,时任丰田社长丰田英二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咱能不能做一个牛 X 的豪华轿车称霸全球汽车市场呢?
会上众人纷纷拍手叫好,说大哥这主意行啊,能干,丰田当时可太狂了,SUPRA在跑车领域大杀特杀,其他车型也已经卖到了全球,凭借耐用性和经济性口碑不错,甚至整个日本的经济泡沫也吹的越来越大,有钱有实力,为什么不干?
于是,丰田提出了F1计划,Flagship 1旗舰一号计划,准备以美国市场为目标,给美国人一点霓虹豪华车震撼。
为什么是美国?
一来,当时美国是全球汽车消费的绝对主力,征服了美国市场,拿去别的市场也肯定不会差,二来,日本和美国的关系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在对有钱人的调研中发现,他们不需要一个豪华到没边儿的丰田,所以一个完全独立的豪华品牌就成了必需品,一番思考之后,丰田将这个豪华品牌命名为Lexus,Luxury and Elegance,豪华且优雅,logo也定下来就用L加个圈,到今天都没变过。
就这样到了1989年,丰田用6年时间开发出了F1计划的产品——雷克萨斯LS400,这车对标的是奔驰S级,为了验证这一点,雷克萨斯还用那个被无数人模仿的香槟塔广告给老美上了一课,什么叫稳。
各位看过这个广告的,把经典俩字打在公屏上。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雷克萨斯把中国市场也看作了自己的潜在目标,并且跟美国市场的运营方式差不多,跟美国市场几乎同步推出了雷克萨斯LS400,第一站就在香港。
当时豪华大轿车是每个有钱人的标配,但香港的有钱人选择雷克萨斯,原因完全不同于美国佬。
历史原因,早年发家香港富豪没几个手上干净的,在大家都知道香港即将回归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要想办法给自己找出路,而雷克萨斯这样一个足够豪华、底子干净的新品牌,隐约带着一种“洗白”的含义。
而丰田和当地经销商们为了卖车,甚至还把雷克萨斯翻译成了“凌志”,意思是凌云之志,并且附赠了一句顺口溜:揸得凌志,人生如意。
珠三角那个地方,你说别的他们不一定信,但你说这玩意能保佑你前程,保佑你发财,那我高低得尝尝咸淡。
主打产品除了LS400,顺便卖卖丰田凯美瑞精装的ES系列。
也是从珠三角开始,凌志打响了“低故障率”的名头,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拉踩,人家当时就搞拆车了,把LS400打散了,说自己发动机舱的线束比奔驰多两道环氧树脂涂层,还有镀镍的防潮电路板等等,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比奔驰宝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并且凌志的稳定性也确实没跌份儿,几十万公里无大修的有的是,他们后来甚至还找来一位跑了103万公里无大修广东老板,还把整个车辆拆解的过程录成VCD,珠三角各个有头有脸的潜在客户都送了一份,搁现在,这叫种草,这一整套打法,和雷克萨斯在美国一模一样,并且都成功了。
就这样,雷克萨斯以凌志的身份在中国扎下了根,并从珠三角逐渐向内地市场进军,市场口碑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