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真能替代司机了?
昨天上海一口气发了8块运营牌照,百度小马智行这些公司都上了车。
但看完新闻总觉得哪不对劲,说好的全民自动驾驶时代来了,可满篇都是政府规划和企业画饼。
运营范围写着浦东金桥到花木核心区,打开地图看看就两三条街道。
试点区域还没我家小区停车场大,这就叫“规模化运营”?
锦江出租那个接驳服务更搞笑,得专门跑到指定地点才能叫车,这和园区摆渡车有啥区别。
上汽说年底要采1000万条数据,但L4级别的车现在连暴雨天都开不利索,光靠数据堆能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文件倒是挺唬人,2027年要搞2000平方公里开放道路。
现在上海全市才6340平方公里,等于三分之一区域要允许自动驾驶。
问题是连陆家嘴路口高峰期都管不好,真放几百辆无人车上路,红绿灯怕是要乱套。
临港新片区那个智能重卡说是主驾无人,可东海大桥常年刮七八级海风,摄像头被盐雾糊住了怎么办。
企业名单也值得玩味。
百度小马智行这些技术流,和强生锦江这些出租车公司混在一起。
明显是政府拉郎配,让传统企业搭便车转型。
友道智途拿到的商用牌照全国首例,可查企业信息发现是上汽控股,这不就是左手倒右手的政绩工程么。
真要市场化竞争,这些靠补贴的企业能活过三年?
最迷惑的是目标数据。
2027年载客超600万人次,按现在8家企业分,每家每年载客量还不如浦东机场一天的人流量。
L4汽车量产目标更虚,现在全球都没真正量产的L4车型,上海突然就要领跑世界。
怕不是等2027年又改口说“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际还是测试车辆满街跑。
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
至少特斯拉FSD入华卡壳的当下,本土企业确实在推进。
但把试点当突破,拿牌照当成绩,这种自嗨式发展真要不得。
什么时候普通人在人民广场随手打到无人车,雨天夜里敢坐自动驾驶网约车,那才叫真本事。
现在这些消息,看着热闹而已。